“2021年复兴公园公共设计大赛” 宣讲活动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22日
信息来源 :本站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在城市建设中公共艺术构筑物发挥的作用,不仅可以提供实际效用,还可以改善景观效果,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精神文明生活品质。

“2021年复兴公园公共艺术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 本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以感念、感奋之心,共建美好家园”的宗旨于2021年9月17日下午举行宣讲活动。

活动当日,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景观设计研究院、上海经纬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公司的设计代表与来自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等上海知名院校的学生代表,首先共同参观了复兴公园、南昌路东段及思南公馆。

黄浦区绿化管理所副所长施谨带领设计师和学生代表参观并介绍了复兴公园。复兴公园始建于1909年7月14日,现面积约8万平方米,是中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法式园林,曾经被誉为“上海的卢森堡公园”,极具法式特色。以公园中的“沉床花坛景区”为例,沉床花坛是整个公园的轴线中心,更是国内唯一的法式花坛,与凡尔赛宫的花坛有异曲同工之妙。

1632289044367014852.png

街道老师刘冲则带着与会代表了解了南昌路东段即雁荡路至思南路段的历史与特点。南昌路东段近两年经过系列综合整治,目前路段形态与建筑外貌的呈现与历史上的南昌路较为接近。南昌路东段汇聚了许多优秀的历史建筑,如南昌路47号上海科学会堂、48号的大同幼稚园旧址、53号的林凤眠故居、100弄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等,既有历史人文的沉淀,更承载着许多红色记忆。论“建筑可阅读”,南昌路的诸多建筑都是极有温度的代表。

image.png

思南公馆作为上海市级旅游休闲街区,是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和优秀历史建筑保留保护试点项目之一,更是上海市中心唯一一个以成片花园洋房的保留保护为宗旨的项目。与会人员参观了思南公馆的短租别墅、露天博物馆、思南书局外观等,体验了其修旧如旧的特色,并对之有了更深的了解

1632289422988065551.png

下午,“大赛”宣讲活动大会于原思南公馆修女楼现思南公馆宴会厅的会议室顺利举行。

1632289538501085278.png

宣讲活动由黄浦区绿化管理所副所长施谨主持,思南公馆副总经理范美辰首先代表发言,范美辰介绍了思南公馆的特点,作为上海的人文地标之一,同时也是黄浦区城市微更新的代表。紧邻公园的思南公馆是一座可阅读的建筑社群,致力于成为申城人文打卡目的地之一。思南公馆不仅有历史的沉淀,更有文学性和诗意的积累,建筑同时具备海派特色与国际缩影,是兼具历史与未来的休闲街区。本次“大赛”中思南公馆对于有助于园区内景观、灯光效果相关方面的设计十分期待,希望通过设计更好的赋能街区。

1632289701325050646.png

黄浦区团委副书记王启洋指出了黄浦区的文化特色极强烈,南昌路更具备浓郁的红色文化。与周边区县不同,作为曾经的法租界与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复兴公园辐射的区域内有深厚的法式风情。街道不仅有公共空间、商店与住宅,更是多个元素构成的。此次“大赛”的目的应是激活公共空间,第一,设计应激活整个空间,结合该空间本身的特色特点注入新鲜设计元素,补足空间内的不足之处,让更多游客市民体验到空间内的互动感,体会空间之美。第二,设计应注重文化,在有限的空间里“螺蛳壳里做道场”发挥画龙点睛的效果,设计应阐述文化、解读历史融入街区。第三,设计应带来幸福感,设计的宗旨是服务人群。做到“街道可漫步,城市可阅读”,让更多游客市民体会到幸福感和收获感

1632290004379039907.png

上海市政总院专业总工程师钟律指出,在年轻的创作团队中并不缺乏灵感,但此次“大赛”的作品应有体现“在地性”的作品。本次“大赛”作品应具备度身定制、留有时间线索、融入个人灵魂记忆兼具未来想象力的特点。

1632290246394001756.png

黄浦区绿化市容局副局长顾芳介绍了“大赛”的整体情况,“一街一路一园”是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最重要的区域,既有历史更有未来交错共生,更有怀旧与时尚的水乳交融。“大赛”作品的灵感源自于生活的“烟火气”,更离不开绿化与自然。“年轻血液”带来的艺术作品应表达对美好的期盼,更能为公园带来青春的气息。而设计的作品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既能提高游客市民对美的感悟力,又能对生活起到启示作用。顾芳强调本次“大赛”只是一个起点,期盼青年艺术家们能集思广益掀起新一轮的“文艺复兴”。

最后与会领导与设计师代表、老师及学生代表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提问环节,进一步对本次“大赛”内容进行了剖析与说明。

本次“大赛”旨在孵化更多的青年艺术家,激励更多有志青年将美好的创意与理念,化为设计呈现在更多市民眼前。如何能更好的呈现“街道可漫步,城市可阅读”的效果?公共设计正是为此二者服务,公共设计应为街道与城市提供温度。通过此次宣讲活动交流,年轻设计师与学生代表将在接下来的“大赛”中设计出更符合人文、地域特色的作品,为城市景观升温。


【上一篇】聚力驱动生态智创 共享赋能聚势前行——协会第六届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下一篇】“足下生风·绳上聚力”——2025上海市绿化市容行业足球邀请赛·拔河比赛完美收官